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刘国正说,与常规污染物防治不同,新污染物治理的复杂性在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环境风险隐蔽。
本次大会对于加强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治理,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吉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宝贵机遇。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主持大会开幕式及展览会开幕典礼。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2023全国气环会系列活动在江西吉安的盛大举办,有利于助力各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原赵华林、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以及重点区域的省市县(区)有关负责人、生态环境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有关负责人等近50位代表参加。签约金额119亿元,江西吉安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招商推介会举行2023全国气环会在江西吉安盛大举办11月18日-20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学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科技大会暨全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博览会,2023全国恶臭污染物测试、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装备展览会(以下统称2023全国气环会)以及江西(吉安)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暨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交流大会在吉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本届气环会由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吉安市商务局、吉安市生态环境局、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环保联合会恶臭气体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承办,江西晟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茂盛环境有限公司、江西中天晟源国际科创有限公司协办支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且多项排放控制标准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转为了领跑。在2019年和202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气环会,充分展现出了国内VOCs治理领域的最高水平、最强权威和最达前沿,为全国VOCs污染防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全国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实施和监管不到位,以及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本次签约仪式的落成,标志着中天国际供应链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坚持市场逻辑平台思维,以供应链为牵引,将促进行业优势和资源聚集,助力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升高端产品供应能力,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在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主题边会上,英文宣传片展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故事分享、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专家对话精彩纷呈,多角度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离不开金融保障。老中合作建设的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是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在减少能源消耗、碳排放、化石燃料使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8月,23个地方入选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岱湖滩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助力节能减排。项目将使用燃气机组燃烧天然气发电,低碳环保、启停灵活。
在COP28期间,能链智电在位于迪拜商会中国创新中心的专题展厅开幕,多款创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在现场展示,包括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大功率超级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吸引众多外国客户前来参观洽谈。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COP28开幕以来,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为本次气候大会提供服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鲁君元摄(人民图片) 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停放在COP28的摆渡车停车场。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COP28举行期间,中国角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夏应显介绍,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4个低碳示范区,开展75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5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3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当地时间11月30日至12月13日,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这是有史以来参会规模最大的一次气候变化大会。
两山夹峙,嘉陵江畔,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现场,钢筋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工作。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本坎沃拉吉说,中国在利用绿色低碳能源方面已成为全球引领者,同时也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实践者和支持者。
在COP28中国角举办的第十一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马哈提卜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做出了表率,起到了示范作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推动本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等方式,为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摄南极冰川这位沉睡的巨人正在醒来,世界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摄 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COP28闭幕全体会议上,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宣布达成阿联酋共识后,参会人员起立鼓掌。2022年9月,重庆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启动,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纳入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获得中国银行3亿元低息贷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障资金需求。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介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将启动为期3年的冰川记忆:全球探访活动,联合有关机构,组织探访全球代表性冰川,通过科学探索、影像传播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关注冰川,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举行前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目睹了气候变化对南极大陆的影响,发出这样的警告。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寻求共同的应对之道越来越迫切。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全球气候进程的新篇章。COP28举行期间,在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乳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在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说。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助理,《环境保护》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郭媛媛告诉记者,中国环境出版集团通过书刊出版、数字化传播、生态文化活动等方式,真实、立体、全面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与成效,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故事。
经过两周多的谈判,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冰川融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是全球面临的危机。2015年以来,一批批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把中国技术和绿色理念融入项目,历时7年多,将卡洛特水电站从构想打造成了杰赫勒姆河上的绿色明珠,不仅为当地数百万人提供清洁电能,也进一步提高了巴基斯坦清洁能源占比、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当地绿色发展。
在COP28期间发布的《2023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中,蒙牛集团乳业全产业链能源变革-绿能应用项目入选,这一项目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进绿能供应微网建设,提升乳制品全生命周期绿能用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绿色行动力。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全面披露了该行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环境风险管理、经营活动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环境影响以及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等内容,展示了该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安全转型方面示范引领作用的绿色经营理念。近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发布《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这是该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以及《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相关要求发布的首份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截至2022年末,深圳分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287.3亿元,较年初增长8.1%,全年累计投放111.84亿元,新增21.52亿元。接下来,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还将进一步加强信贷流程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重点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信贷管控,严控资金用途,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绿色贷款主要分布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清洁生产产业。深圳分行认真贯彻总行战略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建立了以转贷款、节能环保贷款、转型升级贷款、传统优势信贷产品为核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推出了以碳资产咨询顾问业务为重点的碳金融业务,同时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债券资金 ,进一步拓宽了绿色金融资金来源渠道,绿色信贷业务稳步增长。近年来,进出口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布局,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出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将绿色金融列为五大重点支持领域之一截至2022年末,深圳分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287.3亿元,较年初增长8.1%,全年累计投放111.84亿元,新增21.52亿元。
接下来,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还将进一步加强信贷流程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重点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信贷管控,严控资金用途,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近年来,进出口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布局,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出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将绿色金融列为五大重点支持领域之一。
绿色贷款主要分布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清洁生产产业。近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发布《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这是该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以及《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相关要求发布的首份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深圳分行认真贯彻总行战略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建立了以转贷款、节能环保贷款、转型升级贷款、传统优势信贷产品为核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推出了以碳资产咨询顾问业务为重点的碳金融业务,同时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债券资金 ,进一步拓宽了绿色金融资金来源渠道,绿色信贷业务稳步增长。报告全面披露了该行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环境风险管理、经营活动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环境影响以及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等内容,展示了该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安全转型方面示范引领作用的绿色经营理念